2月10日,山東省2014年藝考專業考試開始進行,位於濟南舜耕會展中心的山東工藝美院美術類外接式硬碟專業考場有7000多名考生同時參加考試。新華社發在北京電影學院各招考專業中,表演依舊為熱門專業,報考人數比去年增加10%。圖為前來參加藝術類招生考試的考生們。新華社發北電考生等待入場。內蒙古藝考生正在考試。
  春節假期剛過,眾多高三學生和家長已開始在天南海北穿梭,2014年高校藝考拉台北婚禮顧問開帷幕。一方面,北電、中戲等熱門院校招考“高燒”不退;另一方面,多個省份藝術類專業統考人數減少,熱度降溫。對於那些試圖在幾個月間通過培訓,“速成”為“藝術家”的學生而言,今年的錄取機會不容樂觀。
  速成專業降結婚幅明顯
  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藝考近日啟幕。據悉,今年北電報考襯衫人數比去年增加10%,中戲報考人數增加約一萬人。中戲熱門專業表演系話劇影視表演報錄比高達137比1,而廣播電視節目主持專業則達到159比1。
  與這些知名專業藝術院校的火爆相比,普通高校東森房屋的藝術類招生統考卻呈“降溫”趨勢。
  2014年湖南省藝術類專業統考於1月結束,該省教育考試院統計數據顯示,考試總人數40024人,比去年減少2330人,減幅5.5%;2014年湖北藝術考試報名總數為41916人,比去年減少近8000人,為近5年來人數首次下降;重慶市2014年高考藝術類報考人數20484人,比去年減少7807人;廣東省2014年普通高考美術統考比上年減少近千人;江蘇省美術統考則比去年減少近3000人……
  降幅主要集中於幾個特定專業。湖南省美術考生減少1844人,占減少人數約八成;播音與主持專業減少203人,編導專業減少461人;湖北美術考生減少3180人,占減少人數近四成,且降幅明顯增大。
  一直以來,高校藝考中有大批“速成考生”,他們在考前幾個月參加“突擊式”的密集訓練,接受短則兩三個月、長則大半年的“應試教育”,然後走上考場。這類考生多集中於美術、播音主持、編導等專業。
  中央民族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副教授崔玲玲指出,從各地數據來看,藝考“退燒”,主要是美術、播音主持、編導等“速成”專業降幅明顯,樂器、舞蹈等需要長期練習和功底積累的專業人數較為穩定。
  文化門檻攔住匠人
  根據教育部《藝術學門類專業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擬從2014年起,提高藝術類招生文化課的控制分數線,其中美術類本科專業文化課控制分數線不能低於同批次普通文理科學生文化成績的70%;音樂專業不能低於同批次普通文理科考生文化成績的65%。
  具體到地方,依據湖南省教育廳2011年下發的《湖南省部分高考加分項目調整方案》,將取消藝術特長生可以降到二本線65%的錄取政策。此外,山東、黑龍江、湖北、江西等多個省份相關部門亦表示,將依據教育部指導意見提高藝考文化課分數線。
  崔玲玲認為,“文化分不夠,藝考分來補”的考試心態多年來非常普遍。今年中戲、北電等專業院校的持續熱門,與非藝術類院校的統考人數驟減形成鮮明對比,且“速成”專業人數降幅明顯,都體現出部分考生“補分”的投機心態受到政策約束。
  “提高文化門檻,確實遏制了一批想走捷徑上大學的人。”崔玲玲說,“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把文化課門檻抬高,對藝術專業學生培養是一件好事,註重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育,可以避免藝術專業培養出越來越多‘匠人’。”崔玲玲說。
  就業難困擾藝考生
  中國藝術人才網發佈的《2013藝術教育行業分析報告》顯示,從2002年至2013年間,全國設置藝術類專業的高校從597所增加到1679所,藝術類考生人數從3.2萬增加到近100萬。10年間,藝術類高校增加千餘所,考生增長30倍。
  報告同時指出,全國各大藝術院校表演系畢業生,70%因為就業不理想而改行,藝術類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有數據顯示,藝術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對口率極低,許多學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畢業即轉行的尷尬境地。2012年,上海市18個本科專業因連續3年簽約率過低、布點較多被上海教委預警,其中包含藝術設計、表演、動畫、播音與主持藝術等。
  中央教育科學院研究員、教育學博士儲朝暉認為,藝術生就業難是“藝考熱”降溫的一大原因。就業難,除了人才市場相對飽和,和許多藝術類畢業生並不具備從業的基本素質也不無關係。
  ■理性聲音
  讓藝考遠離功利
  各大高校的藝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與許多高校動輒上萬的藝考火爆人數相比,畢業後真正願意並能夠從事藝術行業的學子,可謂九牛一毛。在看似熱火朝天的招考之後,是薄弱的專業資質和骨感的就業現實。
  瘋狂的“藝考熱”背後,很大程度上是學生和家長在想方設法尋找升學捷徑,尋找一種“曲線就學”的道路。一些藝考生們,花上幾個月突擊密集訓練,以純粹“應試教育”的手段掌握某一門特長的皮毛,然後報名幾十所高校,以求廣泛撒網能謀到一兩所高校的減分政策,彌補文化課的短板。這樣的藝考生態背後,是家長和學生面對高考選拔赤裸裸的急功近利。
  另一方面,非藝術類院校大量開設藝術專業、藝術專業大量擴招的動因中,也不乏部分高校的“功利”心態。眾所周知,美術、音樂、動畫設計等藝術類專業花費十分高昂,而藝考生大多捨得花錢,於是,藝考被一些院校視為創收寶地大肆拓荒,師資、硬件卻跟不上,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堪憂。
  兩種功利心作用下,一個最現實的弊端就在於:一部分院校在招考和培訓人才時“寬進又寬出”的方式,讓許多學子“畢業即失業”“畢業即轉行”,遭遇比高考更嚴酷的人生難題。
  無論從人才選拔的公平角度,還是從行業發展的長遠角度,藝考“發燒熱”的降溫都是可喜的。但要達到長遠的效果,則不可缺乏相關部門與高校對政策的長效執行和對專業標準的嚴格堅守。唯如此,藝考方能一步步離“功利”更遠,漸漸回歸藝術本真。
  ■藝考賬本
  三年藝考花費八萬元
  2月9日,長沙迎來2014年的第一場雪。臨近中午,女兒媛媛(化名)正在湖南師範大學考場參加某所高校的藝考,在考場外等待的孫平拍下雪景。她慶幸路面沒有結冰,女兒能順利到達考場。
  對孫平來說,這一年家中最大的事兒就是女兒媛媛的藝考。從元旦到現在,她開著車帶著女兒一次又一次培訓、趕考,車子已經跑了2600多公里。“每天開車出發,就求平安回家,好緊張。”
  媛媛是湖南湘潭鳳凰中學的一名高三學生,藝考的專業是播音與主持。從去年開始,孫平一直陪著女兒輾轉奔波於湘潭與長沙兩地,拜師、培訓、考試。
  媛媛準備藝考前後加起來三年多了。這三年裡,孫平密密麻麻記錄了一份藝考賬本——
  主專業培訓課時費200元一次,共約3萬元;副專業特長培訓二胡約2.5萬元,形體舞蹈2000元,聲樂3000元;報考學校平均200元一所,共約4000元;車馬費(自己開車)約1400元;購置服裝約2600元;食宿等費用約1.4萬元。
  三年裡,為媛媛藝考一共花費約8.2萬元。孫平算這筆賬時,語氣稀鬆平常,“有些費用的尾數省掉了,記不清了。”
  回憶報名、培訓、參考的全過程,只有一個瞬間,她流露了一絲遺憾。那是媛媛一月參加的一場考試,考的是南部一所師範類院校。“不只媛媛,好多孩子進去之後,都只說了一兩句話,還沒進入正題就被打斷然後出來了。就是覺得孩子準備了三年,這種努力應該得到更多尊重。”
  “有的媽媽陪,有的爸爸陪,有的爸媽都在陪。”孫平說,此時此刻,還有許多父母在天南海北的各個考場陪孩子參加百裡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藝考。因為媛媛的考試足跡尚在湖南省內,與那些帶著孩子北上、南下的家長相比,“不算什麼”。
  本版均據新華社  (原標題:高校藝考冰火兩重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f62zzahb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